再過一年,寶馬在中國銷售的所有電動車,都會切換大圓柱電池了。就在前不久,寧德時代宣布將在全球和中國市場為寶馬“新時代”架構的純電車供應圓柱電池,預計總產能達到40GWh,其中轎車會用4695電池,SUV搭載46120電池,相比特斯拉的4680,寶馬的新電池能量密度明顯比后者更高,而這也就意味著,純電續航至少會是1000km起步,由此,我們也產生了幾個思考,為何寶馬放棄其堅持多年的方形電池,轉投圓柱電池懷抱?難不成,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盡頭,不是固態而是圓柱電池?
新圓柱電池續航破千,降本才是主要目的?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簡單厘清目前車規級動力電池的三種主流類型,軟包電池、方形電池和圓柱電池,區別其實就在外形上,軟包電池由鋁塑復合膜作為封裝材料,方形電池由方形鋁合金外殼加固并包裹,圓柱電池形則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家用電池,其中,日產、雷諾、大眾等都曾是軟包電池的忠實擁躉,比亞迪、吉利等多數國產新能源車型搭載方形電池,大圓柱電池目前除了特斯拉,還有即將上市的蔚來ET9,比亞迪的4090六棱形電池目前來看還屬于期貨,零跑S01、奇瑞qQ1等則用的是小規格圓柱電池,但奔馳、Stellantis、通用、保時捷、沃爾沃等車企,如今也加入了大圓柱陣營。電池的化學原理都一樣,為什么會出現不同類型?答案其實在電池包的性能差異上。
先來說被馬斯克堅決反對的軟包電池,其實這就是在液態鋰電池上套一層鋁塑復合膜外殼,3C電子數碼用品使用最多的就是這類電池,通常也被叫作聚合物電池,技術難點不在電芯內部,而是在包裝材料上,由于液態鋰能量密度極高、重量輕的特殊性,整包形狀幾乎沒有限制,這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即天生就怕外應力擠壓,很容易出現因形變導致的電池內部結構變化,進而發生熱失控自燃,所以需要額外的防護技術避免電池受損,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顯然不是最優選擇。之所以方形電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使用量最多的,一方面是因為采用了強度更高的鋁殼作為包裝材料,抗機械荷載能力比軟包電池更強,基于方形電池的構造,又誕生了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有效提高了艙內空間利用率,所以這也需要結合不同的底盤空間,進行定制化制造,統一標準化就有了一定的難度。
按照這個邏輯來看,圓柱電池無疑能解決這類問題,應對不同空間只管串聯擺放即可,但把單體做到寬46mm,還是讓大圓柱電池的大規模出貨遭遇了些難題,而且成組后的單顆使用量接近5位數,這對BMS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基于800V高電壓架構,又間接否決了磷酸鐵鋰出現的可能性,但參考寶馬之前給出的消息,新圓柱電池較第五代方形電池,續航里程能提升30%,體積能量密度提升20%左右,制造成本能降低近一半,而降本的背后,還是因為圓柱電池的供應鏈相對成熟,生產和采購成本較低,另外生產過程相對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比如特斯拉的無極耳4680電池,在干法電極技術的加持下,生產效率可以做到300ppm(每分鐘生產電芯的個數),基本不用投入額外的人力資源,更大的尺寸也減少了整包的電芯數量,從而就簡化了電池管理系統的設計和維護。從某種程度上講,使用圓柱電池的純電車,整車成本理論上會更好控制,最終的售價豈不就有能力做進一步下探呢?
拋開制造工藝,寶馬選擇圓柱電池的另一原因,還在其Neue Klasse模塊化平臺上,由于設計之初就把大圓柱電芯鋪在下箱體額,蛇形水冷管放在箱體的一側,主控BMS和PDU布局在后排座椅下方的合體內,相比方殼電池繁雜的電路連接,這套方案顯然更容易規避熱失控,而且改變了雙排模組的思路,整包和CTC設計,可以讓寶馬聚焦在整包設計上,進而和特斯拉形成了差異化。
明年圓柱電池井噴,主流還是方形電池?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明確大圓柱電池的制造廠商,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松下、LG新能源、比克電池、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等,計劃2025年的產能已經超過了600GWh,如破竹的信號似乎在表明,圓柱電池從明年起,要超過方形電池了,真的會這樣嗎?
從技術發展的趨勢看確實如此,但要說取代方形電池,目前來看還為時尚早。畢竟,現階段的方形電池已經在封裝形態技術上,幾乎達到了理論容量的最大極限,即便是不卷容量,標準一致性也是走到了更高的水平,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尤其是第二代短刀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長度的縮短,整包內阻自然同步減小,能量密度只有長刀版的一半(160Wh/kg),但充放電倍率則做到了8C和16C,相當于各提升了將近一倍,成本卻能再優化15%左右,另外再在工藝技術上,寧德時代和長安汽車早在去年就產出了首個87Ah的標準電芯產品,生產線不到2秒就能下線一個標準電芯,疊加方形封裝的成組技術成熟度,面對散熱、隔熱、泄壓等明顯比大圓柱電池來的更高效。
即便是沖著大圓柱構型來的比亞迪,其實也沒有完全放棄多邊形電池的思路,其六棱柱電池明顯就是想堆砌更大的電池容量,進而強化充放電性能來的,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看作是大圓柱電池的激進版,反過來看,刀片電池不就是傳統方形電池的進階版嗎?從結構上看,六棱形固然比圓柱形的空間利用率高,單體電池能更緊密的排布在一起,而且這套封裝形態,甚至可以不用三元鋰,通過磷酸鐵鋰也能實現高電壓架構的電流要求。再退一步說,沒有液體電解質的固態電池,也完全有能力排在圓柱電池之前,在大多技術方案里,固態電解質無非聚合物或硫化物,簡單理解就是導電效率會再上一個臺階,充放電倍率將會達到兩位數的級別,所以到這能下一波結論了,軟包電池已淡出市場,明年起大圓柱電池的出貨量會明顯提升,但距離取代方形電池成為主流,還需要走很長一段時間讓市場驗證。
不過話又說回來,電池的封裝形態和能否成為主流,并沒有太大關聯,當電池容量被推向更高的臺階之后,包括純電、插混和增程車要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從堆能量密度轉到低成本和高效上來,像眼下增混專用的驍遙電池就已經給了類似的答案,所以,不論是寶馬還是特斯拉,或者是主攻低價格區間的新能源汽車,搭載哪種封裝形態的電池,現在都已經轉向了低價增效的邏輯上,畢竟,通過技術把控成本,在市場里的差異化就更容易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