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蘭蒂斯正處于電動化戰略的轉折點。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并未如預期般迅速,而歐盟制定的嚴格二氧化碳排放法規對制造商而言仍構成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涵蓋標致、雪鐵龍、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Jeep 等品牌的斯特蘭蒂斯選擇的現實解決方案便是輕度混合動力(MHEV)。這可以說是一種戰略性選擇,旨在通過電動化與內燃機的協同作用,在滿足法規要求的同時,維持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

覆蓋多品牌的 MHEV 普及
斯特蘭蒂斯的優勢在于平臺共享。當一個品牌引入新技術后,其輻射效應會迅速擴散到集團內的其他品牌。近期以 C 級車為中心推出的 48V MHEV 也沿著同樣的軌跡在擴展。標致 308、3008、408,,阿爾法?羅密歐 Junior, 以及 Jeep 自由俠等車型接連加入這一行列。盡管各車型所應用的系統存在細節差異,但共同點在于將電動馬達與 BSG(皮帶啟動發電一體電機)相結合,以提高效率,并實現起步時的電動模式行駛。

米勒循環與 VGT 的結合
標致、雪鐵龍、阿爾法?羅密歐主要采用的方式是 1.2 升 3 缸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與 6 速雙離合變速箱相結合的布局。變速箱內部內置了可輸出 22 馬力、51 牛?米的電動馬達,并同時使用獨立的皮帶啟動發電一體電機。此外,還搭載了容量約為 0.9kWh 的水冷式鋰離子電池,與 “輕度混合動力” 這一名稱相比,實現了頗具實際意義的電動化。該系統的核心是應用于發動機的米勒循環,這是一種通過調整進氣門關閉時機來提高膨脹比、最大化效率的燃燒方式。其結果是降低了排氣溫度,這為采用低成本材料實現可變幾何渦輪(VGT)開辟了道路。過去僅在保時捷 911 Turbo 等高價跑車中才可能實現的組合,如今也開始應用于大眾車型。

有趣的是,這種技術組合如今已在歐洲制造商中逐漸成為一種標準。大眾高爾夫的 1.5 升 TSI、奧迪 A5 的 3.0 V6 MHEV,以及近期完成產品升級的沃爾沃 XC60,都通過結合米勒循環與 VGT 來提高發動機效率。斯特蘭蒂斯的 MHEV 也順應這一趨勢,展現出超越法規應對層面的技術精湛性。

消費者體驗與戰略意義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MHEV 并非僅僅改善燃油經濟性。能夠在靜止狀態下以 EV 模式起步,讓人體驗到電動汽車特有的駕駛感受,而基于 BSG 的重啟方式比傳統啟動馬達方式更加安靜和平穩。雖然無法像完全混合動力車(HEV)那樣實現長時間電動行駛,但與內燃機汽車相比,確實能感受到更平順、更高效的駕駛體驗。最重要的是,其價格漲幅相對可控,因此與 HEV 或 BEV(純電動汽車)相比,很可能作為 “現實的替代方案” 被消費者接受。

從制造商的角度而言,擴大 MHEV 的應用是應對法規的必要手段。由于歐盟法規規定,罰款金額會隨著銷售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因此在銷量大的主力車型上改善燃油經濟性會更加有效。考慮到 BEV 銷量未達預期且對補貼依賴性較強的現實,成本相對較低且效果顯著的 MHEV 無疑是目前最實用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與歐盟法規無直接關聯的市場,MHEV 也具有意義。在消費者 “電動汽車還為時尚早” 的心理與制造商 “必須提高效率” 的課題相交匯的節點上,MHEV 成為了合理的選擇。因為即便不是完全的電動汽車,它也能提供電動行駛的體驗,并且能讓人切實感受到相比內燃機汽車的效率提升。
歸根結底,斯特蘭蒂斯的 MHEV 戰略是法規應對、市場需求以及品牌間技術共享這三個要素相互交織的結果。向電動化時代的加速發展勢不可擋,但在邁向 BEV 的進程中,MHEV 將扮演現實且具有戰略性的橋頭堡角色。斯特蘭蒂斯正試圖通過這項技術,強化各品牌的電動化產品組合,同時突破歐洲嚴苛的環境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