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8日,小鵬與滴滴公司正式官宣,小鵬將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基于該項目,小鵬將打造一款15萬級A級智能電動車產品。而在最近,這款產品正式命名為小鵬MONA M03,并正式登陸工信部目錄。近日更是有消息傳出,該車型確定將于今年三季度正式上市。
從申報信息來看,MONA M03定位A級純電轎車,目前申報的版本均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并搭載單電機。
無論是在尺寸、動力、還是配置等方面,怎么看,這臺車都像極了小鵬P5。
像P5并不是什么好事。畢竟這款車很難稱得上是一款成功的產品,至少從銷量上看是這樣。2021年發布的小鵬P5在上市之初銷量還算勉強及格,在2022年6月的月銷量一度達到近6000輛。進入2023年后,月銷量僅為一千至兩千輛左右,到了2024年,月銷量更是降至僅幾百臺。很難說,它是否成為繼小鵬G3系列后,小鵬的又一個“棄子”。
因此,想要不重蹈覆轍,MONA M03需要讓自己變得和P5不一樣。
“肉體”和“靈魂”不搭的P5
小鵬P5的問題,既有這臺車本身的,也有當時小鵬的一些“通病”。
很難想象,P5曾經一度是小鵬智能化的“排頭兵”。2022年9月,搭載兩顆激光雷達的小鵬P5正式開通CNGP功能(城市NOA),這也使得小鵬成為國內首個開通城市NOA功能的車企。
在這款車剛發布時,如果想用上該功能,不僅需要買這臺車搭載雙激光雷達的高配版本,還需要再加2.5萬元的“軟件費”。然后這還是提車前的選裝價格,如果提車后再選裝,價格更是高達4.5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想用上這臺車最大的賣點——城市智能駕駛,至少要比無激光雷達版本車型多掏32000元。甚至高速NGP功能(高速NOA),也需要2萬元的軟件選裝費用。而這對于一臺A級車來說,無疑是過重的負擔。
就算放到今天來看,高階智能駕駛還并不算成熟,因此很難成為大部分用戶的剛需選擇。特別是對于一臺純電的A級車來說,便宜、好開、續航長等因素才是更多人所關心的,而智能化,最多只是“添彩”的部分。
另一方面,P5在大力宣傳車內的“百變空間”,提供了車內充氣床墊、投影儀與車載冰箱等選裝配置。包含這些配置的“智能生活空間”選裝包價格也高達兩萬元。
而在價格上,這臺車在上市之初的補貼后指導價為15.79萬-22.39萬元。如果想體驗到這臺車的“賣點”,價格很輕松就會超過20萬元。即便是在當時,這個價格對于一臺純電A級車來說也太高了。要知道在2021年,作為B級純電的比亞迪漢EV標準續航版豪華型的價格也才20.98萬元。
更加諷刺的是,即便花費20多萬元購買一臺小鵬P5,你得到的依然是和10萬元級車型同樣的空間,以及同樣的扭力梁懸架。這多少會讓潛在購買者的心里有些“不得勁”。
這款車也提供了價格只有15.79萬元的入門版。但小鵬在當時的一大問題,是不少車型的入門版實在太“丐”,甚至沒有360度倒車影像與全速自適應巡航等一些基礎功能,這對于一家主打智能化的新勢力來說,是說不過去的。
綜合來說,小鵬P5在智能化方面確實有一定實力,但小鵬把這樣的能力給錯了車。最終,這臺車既沒能將小鵬在智能化上的優勢展現出來,又沒能在性價比上做到極致,在現如今競爭激烈的車市當中,自然很難尋找到自己的位置。
MONA靠什么改變命運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信息來看,這MONA M03為“走量”做好了準備。或許與特斯拉的打法相似,通過硬件降低成本,再通過軟件或其他方式提高競爭力。
比如在續航方面,這款車目前申報的版本均為磷酸鐵鋰電池(P5也提供了三元鋰版本),并且考慮到如果價格不太高,那么電池度數也很難做很高。但據小鵬MONA發布的信息來看,這款車的風阻系數僅為Cd0.194,比小米SU7還低了0.001,低風阻有助于提高車輛的續航。
并且,此前小鵬G6、G9等車型在能耗上都有不錯的表現,說明小鵬在電驅、電控等領域是具備一定技術實力的,因此可以將效率做高。再加上這款車的低風阻,用不大的電池做到更長的續航,或許將成為這款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智能化一直是小鵬的核心。車機及智能座艙的硬件成本并不算太高,并且在軟件上可以和其他車型通用,甚至以小鵬的軟件實力來說,這款車即便搭載8155芯片而不是最新的8295芯片,體驗也不會太差。
在智能駕駛方面,何小鵬曾表示,MONA配備高階智駕能力。但從申報圖來看,目前這款車申報的版本均未搭載激光雷達,但還是能看到前擋風玻璃上的雙目攝像頭與車身周圍的攝像頭與雷達。因此,這臺車至少可支持高速NGP功能(高速NOA),這對于這一級別的車型來說,已經算是比較“智能”的整體水平。
但也可以做一個暢想,與特斯拉相同,小鵬也已經將端到端大模型應用于車輛的智能駕駛功能。因此,就算沒有激光雷達,MONA是否也能帶來更強的智能駕駛能力,是小鵬能否真正將“智駕”科技平權的關鍵。但目前來說,這件事的難度還很大。
當然,也不要忘了這臺車的另一個合作伙伴——滴滴。從申報信息中來看,這臺車或許還有一款“超低配”版本用來面向B端市場,將不配備智能駕駛用到的攝像頭與雷達,并且或命名為“D03”,這與此前滴滴與比亞迪合作的車型“D1”在命名體系上也能說得通。
根據小鵬與滴滴此前的公開協議,小鵬首先將向滴滴提供3.25%的股份,如果能完成SOP、第一年年交付量10萬輛、連續兩年的最高年交付量達到18萬輛等里程碑后,滴滴至多可以拿到5%的總對價。
因此,對于滴滴來說,也有理由且有必要多去賣出一些MONA。
滴滴不僅有能力促進B端市場的銷售,也能在C端市場起到作用。比如,在B端市場,通過調整對MONA車型的抽成或派單,從而提高司機收入,就是最直接,促進這臺車在B端銷量的方法;在C端市場,滴滴擁有龐大的用戶,通過在App內進行宣傳的方式,也能迅速提高MONA的知名度。
整體來說,這臺車在成本上做的控制,既是為了走量做準備,也是為了能應對對成本更敏感的B端市場,但能否大賣還要看價格。
此前,何小鵬曾表示,MONA是20萬元以內的產品。但這一表述還是比較模糊,畢竟在價格戰的壓力下,小鵬G6的價格也都下探至20萬元以內了。因此,對于MONA來說,至少要將價格下探至15萬元級甚至更低,才能有更多機會。
寫在最后:
整體來說,在傳統車企出身職業經理人,亦是車圈著名鐵娘子王鳳英的掌舵下,現在的小鵬已經比三年前發布P5時有了不少變化。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管理問題上,同樣反射到了小鵬如今的產品序列中。
比如,小鵬一貫被詬病的SKU混亂問題,在G9發布后“痛定思痛”,已經有所改善;在成本控制上,據何小鵬在今年的小鵬AI DAY上介紹,去年六月份開始,小鵬的單車成本降低了25%,在今年年底還會更低。
相信在吸取過P5的教訓后,小鵬可以在MONA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