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型SUV,不少人腦子里會自動冒出“笨、重、不好開”的標簽。哪怕是新能源車型,行業也常把“空間大、配置多”當核心賣點,卻很少有人敢提“操控”“動態安全”。仿佛“大車”和“好開”天生是反義詞,車企要么拼豪華堆料,要么講智能功能,偏偏避開了“開起來穩不穩、遇到危險能不能扛住”這些關鍵問題。這種默認的行業偏見,讓消費者選車時只能被動接受“大車=犧牲操控”。直到的出現,用實際行動挑戰了這種偏見,讓大型SUV的價值維度有了新可能。

900沒有回避“大車難開”的行業痛點,而是通過四大極限挑戰,全方位驗證大型SUV的動態極限能力,用可感知的表現打破固有認知。針對高速行駛中常見的突發障礙物避險場景,其搭載的G-AES通用障礙物自動緊急避讓輔助系統,采用“激光雷達+雙目視覺”的融合方案,126線雷達與800萬像素攝像頭可實現200米探測距離,能精準識別最小40×60cm的物體。與傳統僅依賴制動的輔助功能不同,該系統可在最高130km/h時速下主動橫向避讓,輔助駕駛員轉向并連續執行兩次避讓動作,以“邊剎邊讓”的雙防護模式提升高速安全冗余,這項功能后續將通過OTA上線,讓大車在突發狀況下也能靈活應對。
在高速緊急變道穩定性的核心考驗中,領克900的TNT90公里時速麋鹿挑戰展現了硬核實力。挑戰設置“TNT爆炸5秒倒計時+限寬門陣列”的極限工況,車輛憑借SUPER AI數字底盤的強大整合能力從容應對。這套底盤集合閉式雙腔空懸、CCD與魔毯懸架技術,搭配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結構設計,再加上42000N·m/deg的高剛性車身支撐,讓車輛在90km/h時速下實現“過彎不側傾、顛簸不彈跳”的穩定表現。系統通過15米前瞻識別與雙目攝像頭感知,實時調整懸架阻尼與車身姿態,既超越了行業常規的麋鹿測試成績,更打破了“大車變道必晃”的刻板印象,讓大型SUV也能擁有靈活的動態響應。

全網首次開展的懸崖爆胎直角轉彎挑戰,進一步突破了大型SUV的操控邊界。該挑戰以山路斷頭避險為原型,測試車輛在100-120km/h時速下爆胎后3米內急轉彎的可控性。領克900探索版搭載的GVMC域控底盤與矢量機動技術成為關鍵,后輪±10°的低速反向轉向可減小2.5米轉彎直徑,搭配每秒100次阻尼調節的電控懸架防暈技術,讓大型SUV具備了緊湊型車級別的靈活性。閉式雙腔空氣懸架支持105mm的升降調節,高速時自動降低車身增強穩定性,低速時提升通過性,后輪轉向與懸架系統的協同控制,不僅讓急轉彎更可控,更獲得中汽中心“舒適不暈車”001號認證,實現操控與舒適的雙重突破。

懸崖泊車挑戰則解決了大型SUV“停車難”的實際問題。面對懸崖邊的復雜泊車位,車輛的輔助泊車系統支持指尖自定義車位位置,離車泊入功能可通過手機遠程操控,確保精準停靠。540°透明底盤技術整合雷達與攝像數據,實時呈現車底三維影像,有效避免非鋪裝路面的剮蹭風險,讓大車泊車也能輕松便捷,進一步削弱了“大車不靈活”的偏見。

固有標簽并非不可撼動,領克900用實際表現改寫了大型SUV的認知。它證明大車與好開、穩定、安全并非對立,通過機械素質與輔助功能的深度融合,讓“大車=笨重”的偏見成為過去,為大型SUV的價值定義開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