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武漢智能家電工廠的竣工儀式上放出狠話:未來五年,小米大家電要沖千億規模,空調業務必須殺進中國市場前二!還特意強調小米“不做價格戰參與者,不參與行業價格內卷”。

圖源:微博
咱就是說,這目標聽著真的讓人難以置信。奧維云網8月的品牌份額數據顯示,市場已被美的29%、格力17%、海爾15%牢牢占據,小米目前仍在第四梯隊徘徊。
但你還真別說,小米是真有點猛。今年二季度空調出貨直接干到540萬臺,連續三個季度增速超50%。更關鍵的是,在銷量大漲的同時,產品均價還上調了200元,毛利率同步攀升——這確實不像傳統價格戰的打法。
在小雷看來,這說明小米走的根本就不是傳統價格戰那條老路,它是在用“性價比”當敲門磚,但真正想賣的,是它那一套智能生態的“入場券”。

圖源:微博
那么,小米不打價格戰的底氣從何而來?答案就在這座剛剛投產的武漢智能工廠里。
作為小米繼手機和汽車之后的第三座大型制造基地,該工廠從開工到投產僅用11個月,其中結構封頂不到兩個月,展現了驚人的“武漢速度”。工廠占地超750畝,總投資超25億元,峰值年產能高達700萬套,預計年產值140億元。
小雷認為,這正是盧偉冰敢于宣稱“不內卷”的真正底牌。當生產效率足夠高、成本控制足夠精準時,企業確實無需陷入價格戰的泥潭。這更像是一種“降維打擊”,不叫“內卷”。
據悉,工廠內部的“聰明機器”能夠自動糾正0.1毫米的誤差,使合格率穩定超過99%。數字孿生、AI質檢、空中物流等前沿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在小雷看來,這已不僅是制造升級,更是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
這也難怪傳統大佬們坐不住了。董明珠5月就曾在直播間暗諷“低價空調偷工減料”,到了8月,雙方更因一個“線上銷量第二”的數據爭執不休,場面堪比菜市場砍價。小雷圍觀這場口水戰,最大的感受就是:格力、美的這些老巨頭,終于開始把小米當成一個必須正視的對手了,而不是那個只會“貼牌代工”的攪局者。
所以,小雷對盧偉冰的“不內卷”有一個新的理解:他不是不競爭,而是換了一個賽場。傳統廠商還在“價格-渠道-營銷”的老三樣里打轉,小米已經跳到了“效率-科技-生態”的新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