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 “高鐵無座票與二等座票價相同是否合理” 的話題,像一顆投入輿論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浪花,迅速成為廣大網友熱烈討論的焦點 。在社交媒體和各類網絡平臺上,相關討論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網友們紛紛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少網友率先拋出質疑,他們直言,花同樣的錢,有人能舒適地坐在座位上享受旅程,而自己卻只能一路站著,甚至被擠在狹窄的過道,這種服務體驗的巨大落差,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為何票價卻一致。“同樣的價格,卻不能擁有同樣的待遇,這不是明擺著不合理嘛!” 一位網友在評論區激動地留言道 。還有網友現身說法,分享自己購買無座票的糟糕經歷,“上次買了無座票,一路上站得腿都麻了,這和二等座同價,真的太虧了!” 這些來自普通旅客的心聲,道出了許多人的困惑與不滿。
網友觀點大碰撞
支持同價:服務同質與資源公平
在這場激烈的討論中,也有不少網友站出來為現行的票價政策 “發聲”,力挺高鐵無座票與二等座同價的合理性 。他們從多個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認為這一定價方式并非毫無道理。
從服務本質來看,有網友指出,無座票本質上依然屬于二等座的服務范疇。雖然沒有固定座位,但無座乘客同樣能夠享受到高鐵車廂內的空調、通風、清潔等基礎服務,這些服務的成本并不會因為乘客是否有座位而有所改變。就好比乘坐公交車,無論你是坐著還是站著,支付的票價都是一樣的,因為大家享受的是公共交通系統提供的整體出行服務 。此外,在實際乘車過程中,無座乘客還有機會使用車廂內的空閑座位。只要座位的持有乘客未上車,無座乘客就可以暫時坐下休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沒有固定座位的不足 。
在支持同價的網友心中,購票順序決定座位歸屬的方式,體現了公平原則。先購買車票的乘客能夠獲得座位,這是對他們提前規劃行程、積極購票行為的一種認可 。如果因為無座票降價,可能會引發一些不良現象,比如部分乘客為了節省費用,先購買無座票,上車后卻爭搶有座乘客的座位,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和混亂,破壞乘車秩序 。所以,維持同價能夠保障購票和乘車過程的公平公正,避免引發混亂。
反對同價:體驗懸殊與消費公平
然而,反對的聲音也十分強烈,且理由充分。那些反對同價的網友們著重強調,乘車體驗的巨大差異是他們難以接受無座票與二等座同價的關鍵因素 。在漫長的旅途中,二等座乘客可以悠閑地坐在舒適的座位上,或閱讀、或小憩,輕松愜意;而無座乘客卻只能在擁擠的過道中艱難站立,身體長時間承受著壓力,還要時刻注意避免影響他人通行 。“上次我買了張無座票,坐了六個小時的高鐵,下車后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和有座的人花一樣的錢,實在太不公平!” 一位網友訴苦道。特別是對于長途旅行而言,這種體驗上的差距愈發明顯,同價不同質的情況,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消費權益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
還有網友從法律和市場的角度深入分析,指出無座票與二等座同價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該法律明確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平等、公平等原則,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而在高鐵無座票和二等座的定價中,消費者支付相同的價格,卻得不到相同的服務,這顯然與法律所倡導的公平原則背道而馳 。在市場定價的大環境下,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通常應與其成本和質量相匹配,無座服務無論是從硬件成本還是給乘客帶來的舒適體驗上,都與二等座存在差異,同價銷售不符合市場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