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C L380定位中大型MPV,布局豪華純電出行市場,雖然目前是吉利集團的子品牌,但LEVC全稱為London Electric Vehicle Company,即倫敦電動汽車,品牌可以追溯到1919年,超過百年,那么為何成為吉利的一員,作為一款空間布局多變的車型,L380可以提供三座,也可以提供八座,方案豐富,那么實用性如何?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LEVC倫敦電動汽車和吉利什么關系?
倫敦電動汽車有限公司(LEVC),前身為倫敦出租車有限公司,是英國汽車公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當時名為Carbodies,Carbodies 并不是一家汽車制造商,而是車身制造商,這在當時的汽車領域,有明確的分工,因為生產機械部分的公司和生產車身的公司是兩類,車身設計制造依舊以手工為主,繼承自馬車制造。汽車公司大部分僅制造底盤,消費者需要自己去另一家公司選擇車身。
Carbodies生產一系列車身,成立不久,就拿到了MG和Alvis Cars的工廠單子,也就是如今的名爵,為MG M-Type Midget制造車身,意味著要擴大規模,1928年,工廠搬到新址,并在數年內獲得了Rover(羅孚,如今的榮威)等品牌的青睞。
公司的轉折點是1948年,奧斯汀與之合作,開始為倫敦的FX3出租車制造車身,并完成整車的加工和交付,主要運往倫敦,成為倫敦出租車的標志。1971年,Carbodies從奧斯汀手中接過了倫敦出租車整車的制造權。兩年后,被錳銅控股公司收購。1992年,公司正式改名為倫敦出租車公司。
吉利涉足英國出租車生產始于 2006 年,當時與倫敦出租車公司及其母公司錳銅控股合作,在國內成立了一家出租車制造合資企業。2012 年,錳銅控股因缺乏資金進入破產程序,吉利完成全資收購,吉利開始投資,并研發制造新車,大部分工程由位于瑞典哥德堡的吉利子公司歐洲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完成,在延續老出租車造型的基礎上,全面電動化。而L380的出現代表著LEVC將面向更多消費者,不僅僅是出租車制造商。
LEVC L380的實用性
第一駕駛
L380全系都是純電,有單電機前驅和雙電機四驅兩個版本,單電機版功率200kW,扭矩343Nm,雙電機版本功率和扭矩均翻倍,前后采用一致的電機。搭配寧德時代CTP電池系統,提供116度和140度兩種電池容量,全系都是大電池。帶來675km和805km的CLTC純電續航里程,快充模式下,30分鐘可以充電10%-80%。充電、續航和動力達到主流水平。
第二乘坐
新車基于SOA架構打造,衍生自吉利浩瀚架構,但不同的是,SOA全稱Spa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直譯為空間導向型架構,顧名思義,結構設計主要考慮空間,為了增加車艙的空間,一些有趣的設計出現在這款新車上。
比如前部分的機蓋無法打開,車身尺寸短,主要是防撞的緩沖結構,而電控總成、充電結構不在車頭,被安置在底盤周圍,常見的12V鋰電瓶在主駕駛座椅下方,玻璃水加注口在雨刮器的位置。為了減少空間占用,前懸掛為雙球節減震支柱,而不是雙叉臂,影響了過彎支撐度。
從后面來看,懸掛就像一根扭力梁,但這個級別的車顯然不能用扭力梁,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是后橋副車架和下部的控制臂在同一個平面上,造成的視覺差,懸掛的豎向空間被壓縮,來保障第三排的純平地臺和后備箱空間。
如此一來,乘坐空間更大,車身長寬高分別為5316mm、1998mm、1940mm,軸距為3185mm。尺寸和一些中大型MPV接近,但車艙空間更多,四條1.9m長的滑軌上布置了后排的座椅,四個座椅均為獨立設計,可以自由調節后排的空間,六座布局下,第三排也可以半躺。
第三娛樂
L380的搭載魅族Flyme auto車機系統,可以搭配魅族手機使用,雖然車機的UI設計、流暢度等沒有問題,但在互聯方面與其他品牌的手機兼容度不夠,魅族的市場占有率并不大。在第二排,有兩個可拆卸的后排娛樂屏。
選車偵探觀點:前賓利設計師Brett Boydell領銜的設計團隊,意味著這款車的造型爭議并不多,不像對手MEGA。空間巨大是一個優點,但同時也帶來了問題,比如前懸沒有采用雙叉臂,如此大的空間,放在商用車領域實用,但在家用車上,大部分家庭無法完全利用,長車身限制了市區的便捷性,大家覺得這款車的應用場景是什么?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