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燈廠”奧迪,又有最新力作了!
到底有什么新鮮的地方?車企狂卷燈光技術,又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汽車智能化已經卷到了燈光技術中,甚至可以用燈光投影動畫。看上去有些花哨,這有什么實用價值嗎?
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最早的汽車大燈,是從馬車移植過來的蠟燭燈。雖然微弱,但也能照亮夜間道路,更重要的是,能讓行人看到車輛,讓所有交通參與者都更安全。
隨后有了煤油燈、乙炔燈、鎢絲燈、鹵素燈、氙氣燈。更亮、更耐久、更安全。
進入21世紀,奧迪推出了LED日行燈、全LED大燈、矩陣式LED大燈、激光大燈、投影大燈等等。
它們引領燈光技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也讓奧迪獲得了燈廠的稱號。而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汽車燈光最重要的作用,永遠是安全。
奧迪在最新車型Q6L e-tron上搭載了最新的燈光科技,車頭的LED日行燈,每個車燈內從原來的10個發光單元升級為61個,而在LED日行燈的下方,就是招牌式的矩陣LED大燈。
尾燈使用OLED技術,6塊OLED面板,每個面板上60個,共計360個發光單元。所有燈光模塊通過智能芯片控制,可以實現豐富的個性化燈光效果,很有設計美感。
但這些燈光技術,又怎么能讓行車更安全呢?我們假設一個場景:你白天帶著家人出游,晚上從郊外景點開車回家。
在國道、山路等光線昏暗的地方,會自動打開遠光,在彎道里可以自動調節角度和燈光分布。
如果有對向來車,能自動“摳圖”,防止遠光晃到對方,如果同向有非機動車,也能自動識別。
如果前方遇到緊急情況,比如有個大車故障停在路上,Q6L e-tron識別到之后,會在車尾燈上出現一個“三角警示標”來提醒后車。
當車開回城區,會自動切換近光,減小照射范圍。在市區堵車走走停停,當你踩下剎車時,后擾流板的制動燈會投射到后車窗上,面積很大,非常醒目。
同時,也會探測后車距離,如果小于2米,那么車尾OLED燈也會改變樣式來提醒后車。
當你需要臨時停車,手動打開“雙閃”時,前面提到的那個尾燈“三角警示標”也會同時點亮。
有時可能你忘了開雙閃,但只要后方有車輛或者自行車經過,尾燈也能感應出來,自動切換“三角警示標”模式,來提示后車。
這些過程都在你不知不覺中自動完成,給自己、家人和其他交通參與者都帶來了更好的燈光安全。
先進的燈光科技不是噱頭,而是應該更智能、更安全。回顧汽車燈光發展史,全球各知名品牌各顯其能,為此做出努力。
其中奧迪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在燈光技術上屢屢創新,用時間沉淀技術,也在設計和美感上不懈追求,詮釋著科技以人為本。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當年奧迪A4L的淚眼LED大燈,讓自古有著“畫龍點睛”觀念的國人認識到,原來汽車大燈除了照明,還有著更多的意義。
這點睛的一筆,不僅讓車燈有了靈魂,讓整車有了靈魂,更讓冰冷的技術有了靈魂。
在浩瀚的宇宙中,萬物之間的交流只能依靠電磁波,而可見的電磁波,就叫做光。汽車燈光,也不應該只是技術,更是一種語言、人和車之間交流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