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光伏產業在世界范圍內,一直都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至少在研發生產制造等環節來說,是這樣的。那么既然中國的光伏這么厲害,而且太陽能又是清潔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為啥中國不利用這樣的產業優勢發展“光伏汽車”利用太陽能來發電呢?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太陽能發電的效率,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夠滿足驅動汽車的地步。首先,要想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就需要通過太陽能板來實現。
而目前市面上根據材質不同可以把太陽能板劃分為“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三種類型,其中單晶硅是發電效率最高、最穩定的一種,但即便如此,它的發電轉化率也大多只有15%~25%之間,換算成每平方米的平均發電功率大概就是150W~200W這樣,而每小時每平米大概能夠發電0.15度,顯然這點電量很難滿足汽車的使用。
如果我們把汽車車頂全部裝上太陽能板,其最大面積也不過2平方米,也就是說,如果裝上太陽能板,汽車能夠獲得大概每小時300W~400W的功率,這一充電水平遠遠低于家用充電樁7kw的充電功率。
比如,如果一輛電池容量為80度左右的純電汽車想要從零電量充到滿電,他只需要把汽車開回家,然后一晚上大約12小時之后,即可實現滿電狀態,考慮到一般情況下大家也不會把電用完才充電,所以實際的充電周期會比12小時更短,大概幾小時就能充滿或者達到可用的地步。
而如果使用太陽能充電的話,以1小時充電0.2度的平均數值計算,每天充電10小時,也需要差不多40天才能把電給充滿,這中間還沒有考慮是否每天都會“晴空萬里”有充足陽光,若是遇上陰雨天氣,那可能周期還會延長,加之現在大家的汽車都是停在不見陽光的地下車庫,那充電速度就更慢了。
除了充能效率的問題之外,如果把車頂改造成太陽能板,還需要對車頂結構進行加強處理,設計相應的電能線路,其整車的設計成本會明顯比傳統結構更高,其次還要考慮美觀問題,好好的車頂被改造成了一片太陽能板,想想也不會好看。
此外,如果使用的是光熱系統,那么太陽能在轉換電能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熱量,而溫度過高不僅影響車內人員的體感,也會對整車的電池電路系統帶來安全隱患,這些都是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其次就是光伏板或者太陽能光熱板的制造成本問題,就目前來說,光伏板的平均造價大概在500~2000元/平米不等,如果按1500元的均價計算再算上輔材,那么每輛汽車就會增加數千元的成本,這也會無形中增加車企的壓力。
所以綜上所述,太陽能汽車雖然聽上去很環保也很前衛科技,但從實際情況來說,還不具備商業化量產的條件,除非有一天,太陽能發電技術在效率和成本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否則車企連研發它的一丁點動力也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