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過于高調的內卷和低價,終于還是影響到了中國新能車的全球化。
6月12日,歐洲委員就對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宣布了初步裁決。擬對進口自中國電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據悉,在原先的10%一般進口關稅的基礎之上,將加征比亞迪17.4%的關稅,對吉利加征20%,對上汽集團加征38.1%。上述三家車企均在歐盟抽樣調查中。
有分析人士向知嘹汽車透露,國內汽車肆無忌憚的內卷和產能過剩,影響到了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產業判斷。在歐盟看來,中電動車低價背后,是政府補貼作祟。
此外,歐盟計劃向未被抽樣的車商征收21%的關稅,對不配合調查的車商加征38.1%的關稅。對此,奔馳,寶馬,大眾,三大汽車制造商在12晚迅速做出了回應。
寶馬齊普策:加征關稅或令歐洲汽車企業舉步維艱
6月12日,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談及加稅措施發表看法表示: “歐洲委員會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是錯誤的決定.征收這些關稅,對歐洲是不利的。貿易保護主義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關稅對關稅,孤立代替合作。對于寶馬公司而言,諸如提高進口稅之類的貿易保護政策并不能幫助公司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寶馬集團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
梅賽德斯-奔馳:自由的貿易與公平競爭會帶來繁榮,發展和創新
奔馳表示:“將永遠支持建立在 WTO基礎上的自由貿易,包括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原則。自由貿易與公平競爭,會為大家帶來繁榮,發展和革新。如讓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會給各方帶來負面影響。梅賽德斯-奔馳會繼續監視局勢的發展。”
大眾集團:不利于歐洲汽車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大眾集團表示,長期而言,實施該關稅將對歐洲汽車市場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歐盟委員會做出這一決定的時機并不恰當。對于歐洲,特別是德國汽車業而言,這樣的決策帶來的弊遠超利。歐洲現在要做的就是建立規范的環境,以推動汽車業向電動化,氣候中性過渡。
中汽協:堅決不能接受
對此,中國汽車業協會深表歉意,發表了強烈的反對意見。自從歐洲委員會于發起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后,出于中歐汽車產業鏈的安全與穩定,中國的汽車工業一直在積極配合,并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向有關企業如實提交了有關資料。但歐盟在調查過程中,卻預先設定了調查結論,有偏倚的選擇樣本公司,濫用調查權力,任意擴展調查范圍,導致調查結果出現嚴重失真。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引起了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其產品也得到了各國的青睞,其中也包括歐洲國家。中國電動車走出國門,既能讓本地消費者享受到更好的購車體驗,又能促進全球電車市場的發展。對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